PCB電路板制作(一)遭遇強熱
一、模擬回焊
通常電路板制作后下游的PCBA組裝流程約有4次受熱的經歷,即:
(1)正面印刷錫膏及點膠并熱風回焊。
(2)反面經翻面后再次進行錫膏回焊。
(3)插腳零件進行波焊。
(4)可能再經1-2次之重工補焊等。
因而組裝業者多半要求PCB廠家的空板,也要按特定的回焊曲線模擬五次以上的回焊,做為是否可耐強熱的出貨參考標淮。
圖1、左圖為美商IBM針對無鉛焊接空板考試用的回焊曲線,右為板面感測熱偶線焊牢的三個位置。考試板一共要經過5次試焊,不可出現任何爆板與起泡等缺點時,該空板才算及格。
事實上即使空白多層板能夠通過五次模擬回焊的考驗,也難以保証組裝者在回焊作業上的安全無羔,仍然會在實裝中出現某些比率的爆板。主要原因是板面上多了零組件的額外應力影響所致。
圖2、左上及左下兩圖均說明,回焊中的上風溫度要比下風高出約50-60℃,由于熱脹不均使得PCB會出現隆起狀態,進而對形成拉伸應力,以致最角落的球腳銲點呈現應力危機,右圖即為回焊后已拉裂的眞相。
熱風回焊爐的上風通常會比板面的下風高出約50-60℃,下風的目的只是在維持板體的基本熱量,根本無需與上風保持同熱,如此將可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與對板材的傷害。而且當翻面二次回焊時,還可減少對第一面已焊妥者的強熱傷害與可能掉件。然而此等上下板面熱量的不同,也必然會導致PCB兩面熱脹的差異,在回焊中出現板面輕度駝背式的弧形隆起,進而引發致密裝零組與PCB之間的拉扯應力。尤其當回焊溫度與時間所積分而得到的龐大熱量,不但早已遠遠超板材的Tg ,早已讓板材從低于Tg的α-1玻璃態, 轉變為Tg以上α-2的柔軟橡膠態,此時一旦又出現頗多局部應力的作用下,造成厚多層板從表層發生的起泡與迸裂。
圖3、回焊中的PCB早已超過Tg進入軟弱的α-2的橡膠態,一旦所貼裝零件的CTE與PCB的Z-XTE相差很大,則其拉扯應力經常會將銲點或板體兩者局部拉裂。
二、板材橡膝態的軟弱
凡當板面裝有多顆大型BGA或QFN前寺,由于其等封裝載板內部之晶片〈芯片),所呈現的熱脹率(CTE)只有3-4ppm/℃ ,因而會迫使X與Y軸熱脹率15ppm/℃的載板,回焊中不得不朝上被拉起而凹翹。此等載板之朝上翹起與PCB母板之向下彎曲,背道而馳相互拉扯下必然會傷及銲點與脹裂板材。曾有一種對板材的不成文加熱原則,那就是每升溫10℃時其樹脂將加倍獲取反應的能量,而且熱風回焊過程中體積與質量均屬最大的?其所受熱的程度也遠高于板面的各種零組件。
圖4、此為日本千住金屬9熱2式之回焊曲線,可見到多層板之受熱要超過零組件,此即爆板隱憂之所在。
上圖即為著名日本銲料供應商千住金屬所提供的無鉛回焊曲線,說明板材與零組件受熱的比較。由此圖可知,超過Tg170℃以上的時間竟達85秒之多,使得處于橡膠態的板材早已變得軟弱不堪,只要少許局部外來的力量即將造成Z方向板材的迸裂。手機板若採背膠銅箔RCC增層者,其可逃過此劫之機會的確不多。
事實上FR-4板材處于Tg以下的α1玻璃態時,其Z軸的CTE即已多達55-60ppm/℃,并遠超過有玻纖布所箝制X與Y方向的14-15pm/℃甚多。一旦進入α2橡膠態時,其Z軸的CTE更高達250pm/℃以上,任何局部不平行于板面的應力,都有可能造成外層的起泡或脹裂。
圖5、左圖為回焊中由于元器件之應力而造成球腳銲點的斷頭,斷腳甚至連多層板也從RCC膠層中強力開裂,右圖中還可見到BGA球腳竟然把PCB上的銅墊也拉斷的眞相。
圖6、此為JEDEC協會針對封裝元件耐熱性之考試曲線,其中綠色者為無鉛焊接所用者,橘色者為有鉛曲線。可見到兩曲線下含面積(即熱量)相差之大了。事實上對一般板子無鉛焊接而言,這條曲線還是太燙了 ,可視情沉而向下修正。
三、容易爆板的位置與原因
(一)、內層大銅面區域
由于銅材(CTE僅17pm/℃)與樹脂Z方向的熱脹系數(CTE)相差太遠,因而大銅面區在強大熱量(指溫度對時間的積分)中很容易爆板。解決的辦法是刻意在大銅面區,佈局少許無功能的通孔當成鉚釘用,不但能夠協助散熱還可減少多層厚板的爆板災難。然而前題是PTH孔銅的品質一定要夠好,其延伸率應控制在20%以上才有意義。事實上由于目前電鍍銅製程的長足進步,使得優良藥水供應商在鍍銅層延伸率方面早已超過30%而非難事。現行背板業者與下游客戶最新協商的結果,暫定以18%為製程之下限,將來在無鉛回焊盛行的壓力下,遲早一定會攀升到20%的起碼規格。
圖7、對高多層而言,其大銅面區的各內層就很容易發生多處爆板(見左圖),但若通孔鍍銅的延伸率良好時(例如20%以上),即將發揮鉚釘作用而減少爆板(見中圖),否則即使層數較少厚度較薄的大銅面區仍可能出現多處爆
話雖如此,然而仍有很多二線三線的鍍銅製程供應商,其品質尚遠遠落后現行厚板要求的18% ,其至連一般多層板所要求的15%也到不了。當然PCB現場鍍銅槽液的管理與孔銅品質的檢查,也都不可馬虎,以減少無鉛回焊中板材的脹裂。
一旦發生大銅面區的爆板,很多人直覺反應就內層的黑棕化皮膜不良,附著力不足所致。然而當微切片製做精美,且在裂溝中又做了二次塡膠與進一步細磨者,其開裂是否從銅箔的黑化層所引發,即可一清二楚根本無需浪費口舌了。
圖8、此為14層達2.5mm的多層板,其中一枚經由綠漆塞孔無需填錫的深孔,經波焊后發生無法導通的斷孔切片斷(50x),以及局部拉斷之細部情形(500x)。雖然板材己出現紋,但主要原因還是電鍍銅品質不佳。
(二)、通孔密集區
例如大型BGA的腹底密腳區,其球墊與內層互連的眾多密集通孔,回焊前若未加堵塞時,則下風大量熱能的趁虛而入,造成上下熱量交加又難以散熱之下,加倍煎熬中當然就很容易出現局部爆板,甚至連^八球腳焊點也會出現過熱問題。且當板子翻面進行二次回焊時,還可能會造成先前銲點的再熔或強度的減弱。至于多針腳之連接器,不管是採用傳統波焊,或PIH的鍚膏進孔回焊,都會帶來額外的應力而容易爆板,亦為相當棘手的問題。
然而完工板欲對此等通孔採用綠漆堵塞以隔絕熱風時,可謂工程艱巨困難重重,任誰也沒有把握徹底塞滿而毫無破綻。至于改用良好品質的特定樹脂塡塞者,其成本之昂貴又非一般電路板廠家所能負擔。堵塞不牢的通孔其后續銲墊之溼式表面處理中,將難以杜絕藥液的滲入。甚至噴錫過程中還可能發生錫渣被擠入而形成內藏等煩惱。任何PCB流程的瑕疵,都將會造成后續致命的傷害。
圖9、此二圖均為無鉛焊接BGA腹底球墊的佈局情形,左圖可焊面積較大者為小型CSP所用,右圖為一般常規BGA所用。兩者綠漆均未上墊均屬NSMD〈非綠漆設限)之設計,因而印刷錫膏的鋼板開口也應採Overprint (開口比墊面還大)的理念才對。
至于連接器的多腳插裝區,雖然也是多孔密孔地帶,但由于泰半是採用單面暫短強熱的波焊或選焊〈強熱時間只有4-5秒鐘而已),其災難與痛苦遠不及熱風回焊"熔點以上歷時"長達90秒的可怕。加以零件腳本身也能協助吸熱散熱,因而爆板機率也可為之降低。
圖10、左圖為新式HDI設計之BGA球墊,是以微盲孔直接與內層互連。中圖為傳統式球墊,仍以PTH全通孔與內層進行互連,使得板面佈局顯得非常擁擠,而且無鉛焊接也容易爆板。右圖為焊后容易斷頭的畫面。
(三)、外層局部起泡
多層板早已跳脫一次性的傳統壓合法,不管是採用RCC或膠片的增層,或非HDI逐次壓合的高階多層板類,在回焊中其外貼層次受熱的速率與熱量,自必超過內在的核心板甚多。故一旦下游組裝者的回焊爐不夠理想,或其回焊曲線仍然延續老舊不當的有鉛做法,甚至對于無鉛回焊之緩升溫、長吸熱、與平頂峰溫之全新觀念毫無所悉者,勢必將因組裝者的無知, 而造成為數可觀的冤枉爆板。
一般PCB業者對下游之回焊原理較少深入,而組裝業者普遍對無鉛回焊的可怕不但所知有限瞭解太少,而且一向站在買方立場的強勢心態,一旦爆板則必定怪罪PCB廠。于是割地賠款無過認錯的鏡頭也就不斷上演了!此等局部外層起泡以大型BGA或QFN附近之板面居多,尤以后者之低矮無腳QFN最容易出問題。至于內層PTH的埋孔孔環附近,其于外層壓合之前是否做過良好的黑氧化處理?即使做過卻又因孔環面積太少抓地力不足下,是否能順利闖關?亦為問題之所在。其他板邊板角等通孔密集地帶也是高危險區,熱量太大時出問題的機率也不在少數。
圖11、左上圖及右上圖分別為QFN的側視及俯視結構情形,其外圍焊墊由于強熱中亳無緩衝的馀地致使板材及銲點都容易拉裂,故中央區域刻意加設只有散熱用的大銅墊,以加強元件整體性的強度。但卻會對PCB造成爆板,左下及右下圖為銲點強度被拉裂,及其試驗過程的說明。
(四)、多次強熱造成多處爆板
無鉛焊接的PCB仍將延續先前的做法,仍以雙面SMT錫膏回焊為主,外加一次輸送波焊或局部選擇性涌焊。倘若PCB的銲墊表面處理是採用無鉛噴錫者,等于又多了一次波焊。如此3-4次之強熱折磨下,多層板早已經岌岌可危安全不保。一旦板子放置太久以致應力能量之累積,或壓合后未做后烘烤以消除應力者,則板材成員(玻纖、樹脂、銅層)等彼此間CTE的差異,將逐漸浮出而出現釋放應力的行為,或完工板又已吸入水份時則更是雪上加霜;一旦獲致強熱而得以舒發與氣化的機會,當然就各自展露本性對結合力造成瞬間的傷害了。此刻若于回焊前能夠執行妥善的烘烤,則可減少爆板的發生。
凡經上述三次常規焊接之外尚有其他強熱者,例如利用回焊或波焊進行補焊,或更換主動元件之重工修焊者,都有可能造成爆板,業者不可不小心處理。根據生產線長期的經驗可知,無鉛回焊對多層板的傷害,約等于無鉛波焊的2-3 次以上,故一旦發現某些局部焊接瑕庇時,應儘量以手焊的做法,取代原本大動作再次上線的回焊與波焊。
圖12、此二圖均為電流用的厚銅多層板,經無鉛焊接一次即爆的切片圖,主因是板材的樹脂系統不耐強熱長時間的折磨,下游組裝的回焊曲線也有問題。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最新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電池電路板未來趨勢:探索電池技術的無限可能
- 電路板廠獨家分享:電路板PCB相關設計指南(二)
- 5G天線PCB的工藝挑戰主要在哪些方面?
- 汽車電路板維修入門指南分享
- 5G線路板:PCB廠如何應對高精度需求
- PCB廠關于線路板制作方法的淺析
- PCB廠:什么是PCB及其特點功能解析
- PCB 特性大揭秘:常用術語深度解讀
- 關于汽車無線充電 PCB 的核心技術與設計要點剖析
- 什么是汽車電路板?它與普通電路板有什么不同?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