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消費級市場和工業級市場的逐步開啟,無人機的商業化應用正成為其最主要的應用方向之一,但這并不影響其在軍事領域的迅猛發展。
眾所周知,最早的無人機便是為戰爭而生。而如今,隨著戰爭逐漸邁入現代化、科技化和智能化,其對無人機的發展也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比如無人機的蜂群技術。
在上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蜘蛛俠:英雄遠征》中,線路板廠小編親眼見識到了這種技術。影片中反派運用大量無人機進行編隊攻擊,體現出來的正是現代戰爭需求下所提出的“無人機蜂群”技術。
根據定義,“無人機蜂群”是指由數十、成百乃至上千架小尺寸、低成本、任務相同的無人機共同組成的群體,在人類的指揮或監督下協同開展搜索、干擾或攻擊等行動。簡而言之,就是由人類操控一群無人機像蜂群一樣有序作業。
那么在現實中,這種技術是否已經實現并獲得應用了呢?
其實“無人機蜂群”的概念最早由美國提出。線路板得到的消息,他們在幾年前提出了2025-2035年形成無人機蜂群作戰能力的計劃,并針對這一目標開展了頂層設計和關鍵技術攻關。
2014年,美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啟動了“無人機蜂群”項目;2015年,美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推出“小精靈”項目,研究小型無人機蜂群的空中投放/回收等關鍵技術;2018年,美海軍授予美神公司近3000萬美元合同,生產“低成本無人機蜂群技術創新海軍原型機”。
在這之后,世界其他各國也踴躍加入到蜂群無人機的研發之中。比如歐盟在2016年啟動“歐洲蜂群”項目,發展無人機蜂群的任務自主決策、協同導航等關鍵技術;英國國防部于2016年發起獎金達300萬英鎊的無人機蜂群競賽,并宣布計劃在2022年擁有無人機蜂群。
此外,俄羅斯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也在2017年透露,俄未來戰斗機將采用1-2架有人機與20-30架蜂群無人機協同作戰;韓國陸軍同樣透露正在以朝鮮彈道導彈陣地和核試驗實施為目標,大力發展無人機蜂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