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電路板廠了解到,PCB漏電的問題,起因是一款低功耗產品,本來整機uA級別的電流,常溫老化使用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其功耗上升,個別樣機功耗甚至達到了mA級別。仔細排除了元器件問題,最終發現了一個5V電壓點,在產品休眠的狀態下本該為0V,然而其竟然有1.8V左右的壓降!耐心地切割PCB線路,驚訝地發現PCB上的兩個毫無電氣連接的過孔竟然可以測試到相互間幾百歐姆的阻值。查看該設計原稿,兩層板,過孔間距焊盤間距>6mil,孔壁間距>18mil,這樣的設計在PCB行業中實屬普通的鉆孔工藝。洗去油墨,排除油墨或孔表層的雜質導電問題,實測過孔間阻值依然存在!百思不得其解一段時間后,才發現原來是“CAF效應”導致的漏電問題!
什么是CAF效應:
CAF,全稱為導電性陽極絲(CAF:Conductive Anodic Filamentation), 指的是PCB內部銅離子從陽極(高電壓)沿著玻纖絲間的微裂通道,向陰極(低電壓)遷移過程中發生的銅與銅鹽的漏電行為。
如下圖片,對兩個相鄰的兩個過孔進行縱向研磨,置于電子顯微鏡下放大100倍,板材呈黯淡顏色,亮金色部分則為銅,可以看到在兩個過孔間,有銅點、銅絲存在。
CAF產生的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