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天線PCB廠了解到,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理事長葉甜春在8月4日召開的第七屆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上進行了主題為以“再全球化”應對“逆全球化”——走出中國集成電路特色創新之路的演講。葉甜春指出,當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危機中蘊含著巨大機遇。美國芯片法案等一系列手段正在倒逼中國科技自主自強,如何擺脫路徑依賴,開辟新賽道,打造新生態,將是今后工作的重點。而應對逆全球化的策略,一是要從以往依賴國際大循環的發展方式轉為依托國內大循環;二是要引導雙循環,推進再全球化,重塑全球化體系。過去15年是中國集成電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但是新的形勢帶來了天時地利人和,又一個“黃金十年”正在到來。
過去十余年我國基本建成相對完善IC產業體系
葉甜春首先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形勢進行了介紹。2008年-2022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保持快速增長,2022年設計銷售收入達到5156.2億元,制造業銷售收入3854.8億元,封測業銷售收入2995.1億元,三業收入比例更加合理。2022年,國內14家代表設備廠商營業收入已超過300億元。2008-2022年裝備業銷售額增長30.8倍。2008-2022年集成電路材料業銷售額增長8.5倍。
線路板廠了解到,過去十幾年間,在科技重大專項、大基金、科創板等政策引領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取得了一系列的發展,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技術體系,建立了產業鏈,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大大縮小。產品設計領域,技術能力大幅提高,CPU、FPGA、通信系統級芯片取得突破。制造工藝方面,技術取得長足進步,工藝提升多代,已具有支撐80%以上品種的產品制造技術能力。在封裝集成方面,從中低端進入高端,傳統封裝規模世界第一,先進封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技術種類覆蓋90%。在裝備和材料方面,實現從無到有,對28納米以上尺寸技術初步形成整體供給支撐能力,部分產品進入14-7納米。同時培育了800余家重點骨干企業,上市企業超過150家,構成了支撐行業發展的“四梁八柱”,全行業50余萬從業人才,其中核心創新隊伍近10萬人。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已具備走出一條以我為主發展路徑的堅實基礎。
未來應從追趕戰略轉向路徑創新戰略
面對國際上的挑戰,葉甜春指出,新的戰略應建立內循環,引導雙循環,重塑國際集成電路循環體系。現在行業內經常提及的“補短板”是戰術措施,改變不了戰略被動,只有戰略上求變才能掌握主動。在經過過去15年從無到有,進行的產業鏈布局后,中國需要“升級版的發展戰略,從而解決市場產品供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