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無論是身處防疫一線,還是居家隔離,正在成為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的事情。
身在疫情之下卻未處在風暴中心的我們仍然責無旁貸。汽車電路板小編認為,疫情防治的前線,需要大批的物資保障、醫務人員和無數工作者的舍身投入,每一個有利于病毒控制的細微環節的改進都應當得到重視和優化。
我們也希望通過車聯網這一小小的視角來切入這場疫情阻擊戰,思考下車聯網技術能夠為公共衛生及防疫工作帶來哪些可能的改變。
現實篇:疫情肆虐中的車聯網應用
首先讓我們簡單回溯下疫情抗擊的幾個軌跡。1月23日10時,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同時,湖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湖北13城區公共交通停運,隨后擴展至18個市縣停運市內及區域間公共交通。至此,武漢及周邊正式進入緊急應急狀態。
透過主流媒體報道和社交媒體的消息可以看到,春節假期停產停業疊加上封路影響,短時間內就讓武漢以及周邊城市的防疫物資捉襟見肘,醫院亟需的防護裝備緊缺。同時,公共交通的停運也讓醫護人員上下班一時間成為難題。
平日里習以為常的出行和物流運輸,因為停運而立刻中斷,救援響應也幾乎在同一時間開始。物資援助成為封路后要度過的最緊要難關。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成為打通疫區“輸血”的動脈。防疫醫療器材和基本生活物資第一時間通過全國各地的物流車輛進入武漢及周邊地區,盡全力緩解一線醫療物資的短缺問題。
“是誰在馳援武漢?”透過國內某汽車的車聯網大數據,我們可以窺見這些物資運輸的蹤跡。
從1月24日到28日這五天,共有2675輛汽車在湖北省參與運營,其中僅有1048輛為湖北省牌照,占比39%,其余61%為外省牌照。排名前三的分別為:河南省68輛、江蘇省64輛、山東省59輛 。此外,一些距離武漢超1000公里以上的省份城市,也有不少車輛星夜馳來,包括廣東23輛;京津冀70輛;黑吉遼52輛;內蒙古6輛;云南3輛;新疆2輛。
這些“外地車”通過綠色通道和持疫情特別通行證,將醫療物資、防疫物品、果蔬農產品、工程物資等源源不斷輸送武漢及周邊地區。整車物流主要集中在農副產品、果批等農貿市場,保障市區日常生活供應;以及醫藥器械等相關企業和物流園,保障醫療器械運輸分發。